“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 |(87)滕州市大力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 助力新型城市建设
【编者按】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工商联编制印发了《“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火币网登录入口。这些典型案例用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并行不悖,将为全省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今天为您介绍:滕州市大力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助力新型城市建设。
滕州市大力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
助力新型城市建设
近年来,滕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监管模式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全力打造“全面感知、自动分析、及时预警、锁定打击”四位一体的智慧环保指挥中心,初步搭建了立体管控模式,形成了滕州智慧环保“一张图”火币网登录入口。指挥中心自建成以来,省大数据局先后两次现场调研,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榜单和2021年度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应用成果。通过开展科技管控,推进非现场执法,生态环境监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2021年滕州蝉联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在赛迪百强县中列第34位、中郡百强县中列第19位,滕州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主要做法
(一)改善环境质量火币网登录入口。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核心业务,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智慧环保指挥中心的整体架构下,开发形成了“一个平台、两类终端、四大版块”。通过接入6个国控站点,21个镇街空气站,62个空气微站,96家在线监测,158家视频监控和352家用电监管企业数据,同步融入行政处罚、总量环评、环境信访等基础信息,纵向收集国家、省、市建设平台数据,累计关联各级平台数据2000余万条,录入数据2万余条,构建滕州生态环境“大数据库”。在污染源监管版块,以排污许可证为基础,通过收录企业日常监管基础信息、生产信息和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信息,全部关联并动态更新人工监管和非现场执法信息、档案资料,既确保了数据真实准确,又实现了“一次点击、全部展现”。在大气版块,接入了国家气象总局实时风向数据,可准确判断污染点位上风向,缩小排查范围,提高执法效率;通过模块分析,近3年数据变化情况、区域均值与各站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在水版块,以国控点位为终点,将上游汇入河道的入河排污口、橡胶坝、溢流口等数据进行有效关联,通过“一张图”直观展现了河流断面、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涉水污染源等内容,可通过倒查溯源,准确判断污染源及污染区间。通过建设上述版块,为开展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展开全文
(二)优化营商环境火币网登录入口。借助用电监管和视频监控系统,积极推进远端非现场执法,抓早、抓小,发现苗头性问题,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既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又维护了企业正常经营秩序。通过建设用电监管、视频监控两个子系统,同步关联到平台中,积极推动远端非现场执法。目前,用电监管企业已覆盖352家,当用电数据出现异常时,平台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监管人员手机APP,可直接到现场开展精准执法,确保问题查得出、查得准;积极推进分析功能,结合用电情况,分区域、分时段、分类型细化分析,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为决策参考提供依据。在158家重点企业、点位安装了摄像头,全天候监控,当污染源排放数据异常时,通过倒查视频监控数据,判断存在违法排污的可能性,摸清规律,定点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运行以来,已推送各类预警信息2000余条,解决源头微小环境问题600余个,避免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企业主体责任逐步落实,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现象大幅减少,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助力城市发展火币网登录入口。在项目环评审批上,依申请事项“一网通办”,服务对象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后,通过研发的公文流转版块,所有符合要求的待审批项目全流程办理,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审批效率,缩短了办理时限,助力项目快速落地。在业务查询版块,根据项目批复情况,动态调整年度总量数据,便捷查看总量余量,统筹使用总量指标,助力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一企一档,录入927家重点企业的生产、治理、排放等数据信息,推动精准减排,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大项目、好项目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2021年,滕州新招引过亿元项目198个,2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总投资1528亿元的1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二、取得的成效
科技守护生态环境,智慧点亮绿水青山火币网登录入口。在智慧环保指挥中心的科技支撑下,滕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滕州PM 2.5 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0%,改善幅度列全省159个区县(市)第17位;3条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吸引重大项目落地上发挥了更好的导向作用。近年来,为436个“十强产业”项目提供了优质环评审批服务,极大促进了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021年,生产总值实现850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3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综合与科技处 省生态环境规划院 宣教中心
编辑:孙鲁军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