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诈有法可依 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筑牢风控防线?
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愈发猖獗,国家层面不断提升反电诈手段,以期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金融机构有哪些。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诈法》)正式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由被动式集中整治阶段转入主动式常态化防控阶段,这对银行业反电信诈骗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结合法规相关要求,基于多年来积累的风险防控实践经验,邦盛科技反欺诈技术专家认为,金融机构需要全面落实监管规定,加强反欺诈力度,从电信诈骗参与方和受害方双视角进行识别,提升风险识别能力的精细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多层次的电信诈骗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金融机构有哪些。
如何做好参与方的识别和管控金融机构有哪些?
电信诈骗参与方风险防控的核心是对风险账户的识别和管控,需要加强账户(对公、对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重点对账户开户行为及交易行为进行风险识别金融机构有哪些。
开户行为风险识别
对于集中开户(同村同县)、异地开户、开户者年龄偏低或者偏大、非大陆地区人员、代理人集中开户等高风险开户人群,对于频繁开销户、频繁账户升降级等异常开户行为,需要加强该业务环节的风险识别,加强风险尽职调查,严格核查客户开户意图金融机构有哪些。
邦盛科技通过为客户建设账户开户评级及循环开户模型,结合行内已有数据,通过开户地址模糊匹配等策略,帮助银行在开户环节有效识别风险账户,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并结合不同开户风险等级匹配新账户后续交易策略,如账户日限额、单笔限额、交易渠道等金融机构有哪些。
交易行为风险识别
为了更好地识别电信网络诈骗参与方账户交易风险,邦盛科技专家建议将全渠道授权交易结合核心系统的清算交易,融合涉赌涉诈交易预警信息,来综合判断识别账户风险金融机构有哪些。
全渠道金融交易信息主要包含银行各自有渠道主动发起的交易请求及响应报文,非本行渠道的授权响应报文、核心系统清算流水金融机构有哪些。全渠道非金融交易信息主要包含银行电子渠道转账业务过程中涉及的登陆信息、信息修改、业务签约、绑定银行卡等非动账类交易。涉赌涉诈交易预警信息主要包含命中涉赌涉诈规则的数量、天数,触发高风险预警的天数等。
展开全文
邦盛通过以上数据挖掘电信网络诈骗参与方账户相关特征,通过事中交易规则策略、事后机器学习模型策略结合关联关系挖掘,对风险账户及风险交易进行有效识别,帮助银行将涉赌涉诈通报排名长期维持低位金融机构有哪些。
如何做好受害方的识别和保护?
银行在打造反诈防御体系的同时要兼顾风控、客户体验和业务发展目标,以坚实有效的风控能力为基础,提升客户体验,赋能业务创新,提升业务发展金融机构有哪些。邦盛科技的业务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态势感知:主动感知内外部风险形势金融机构有哪些,收集内外部风险数据,针对性防控;
身份核验:通过生物指纹、人脸、设备指纹、本机号认证等多种手段核实线上客户身份;
电诈监控:构建规则、模型和图三位一体的风险决策体系金融机构有哪些,提升风控智能化的覆盖率;
可信识别:基于客户历史行为构建可信交易识别体系金融机构有哪些,提升客户产品体验;
智能认证:基于风控和可信的统一决策金融机构有哪些,智能化地动态选择交易认证方式,实现“千人千面”;
账户保障: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账户盗用险、电信诈骗险等,提升客户的安全感金融机构有哪些。
基于“风险策略+可信策略”双策略驱动的多层级风险决策体系(黑白灰名单、设备环境画像、非动账行为、动账行为、交易对手),更好地平衡分级验证,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体验金融机构有哪些。
邦盛科技在反欺诈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反欺诈系统建设经验,也总结沉淀了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的业务经验,具备交易实时监控系统、规则模型及风控运营、风控咨询等全栈方案服务能力金融机构有哪些。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作案手段、持续性的账户合规管控和资金链路治理压力,邦盛科技将与金融机构一道,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切实提升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共同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整体防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