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经济重心的南移,我们的人口也在持续地向南移动
结语
当前,南北方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受到重视,“南多北少”现象严重、“南快北慢”这一现象,吸引了不少学者,找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找出准确解决这一难题的策略,以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金融脱媒。当前有很多学者对产生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过研究,如资本、劳动力数量,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等、地区创新能力的差距等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过于夸张,南北两国经济数据所显示的差异,并不足以说明现实中发展的严重不和谐,并且协调发展并不是指发展水平一致,但却能在区域内确立比较优势产业,发展起来。这些观点虽然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都没有全面地说明导致南北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因素,也无法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尽管学者们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多数学者都认为,当前社会南北差距在逐步拉大,并以经济增长率缺口逐步拉大为主。
在此基础上,最近几年,金融科技发展也受到人们普遍重视金融脱媒。金融科技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新型商业模式。金融科技的产生,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但是,与此同时,银行发展的新模式也随之出现,银行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可创建科技型银行和智慧型银行。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银行业务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网下延伸,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得到提升。愈来愈少人工柜台服务,更多机器和远程柜台服务都反映出技术在银行中的作用。金融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了可能。金融科技衍生出很多新服务产品如消费金融等、供应链金融,同时带来很多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比如“智能顾”、“智灵境”等新出现的产品和服务极大地减轻了公司和个人融资约束,有助于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助于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金融脱媒。此外,金融科技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也给很多行业和企业提供弯道超车,许多科技巨头公司都在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在金融领域中应用金融科技,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与灵活性,使金融市场更加活跃。金融科技推动市场不断创新发展,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得到减缓,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升,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促进金融的服务效率提高,最终导致经济增长。
展开全文
2019年,《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文章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金融脱媒。这是一篇重要而富有建设性的文章。这篇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局面,区域发展差距又有拉大之势,中国区域发展经济重心亦有进一步向南偏移,2019年,北方地区的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35.4%,与2012年相比,回落7.4个百分点,特别是在2018年至2019年间下降特别快,从385%降至35.4%。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岗位增多等因素,导致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随着经济重心不断向南转移,人口还在继续向南迁移。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尤为突出,2013-2019年间东北地区常驻人口下降了164万人,人口的损失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金融脱媒。与全国相比,东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呈不断下滑趋势。通过对2021年各省GDP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1%)的11个省份中,除山东省,山西省,北京市外,其余都是南方各省,其中有湖北,海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重庆,四川等省。南方经济发展动力呈现不断提升态势,而北方的经济发展的动力比较弱,造成了南北差距的逐步扩大。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教授李善同,细致梳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和脉络,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为80年代,现阶段的区域差距,因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减小,东部省份取得快速发展: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代至2004年前后,东部各省持续快速发展,区域差距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开始拉大、西等地区发展不平衡开始引人关注金融脱媒。
国家陆续着手推出了多项政策,有助于缓解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阶段尽管差距还在拉大,但差距拉大的步伐正在逐步放慢;第三阶段为2004年至2014年,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国家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区域差距在2004年后逐年下降,第四期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区域差距重新出现了一些增加迹象,尤以南北经济差距最为突出金融脱媒。
2012年前,南北方经济增长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但从2013年开始,南方的经济增速高于北方,二者差距逐渐拉大,南北经济区域发生分化现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问题金融脱媒。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对南北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做一个简要分析。撇开东西方差距不谈,杨多贵对南北经济差距的阶段划分比较详细,第一阶段:1953年-1978年,现阶段南,北经济差异较小,两地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都在50%左右波动:
第二阶段:1979年-2003年,现阶段南北发展差距初现端倪,整体呈现“南重北轻”“先南后北”等发展态势:第三阶段:2004年-2012年,国家推行东北振兴战略等等,致使北方势头优于南方,差距在逐步缩小;同时由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北方与南方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使得北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金融脱媒。第四阶段:从2013年到现在,经济转型压力巨大,北方经济的发展逐渐减缓,南北差距又出现了。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后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南北经济差距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影响因素以及造成南北差异的原因,二是比较不同时期的特征。学者对南北经济差距产生的时间判断比较统一,故,我们大致可归纳南北经济差距产生的年代是在2013年前后。
除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渐受重视外,最近几年,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根据毕马威报告数据,2018年中国金融和科技投资额达到255亿美元,在世界投资总额中占有半壁江山,中国市场还在不断扩大之中,我国的金融科技势头十分迅猛金融脱媒。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未来银行业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观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史,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个阶段(金融科技1.0)是1988-2002年,现阶段以金融电子化建设为主,像ATM这样的初步自助办理业务的方式;
第二个阶段(金融科技2.0)是2003-2012年,第三方支付工具在现阶段初露端倪,如微信和支付宝,进一步降低对银行柜台的功能要求;第三阶段(金融科技3.0)从2013年到现在,2012中国首先提出“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我国金融科技由此步入高速发展阶段金融脱媒。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金融科技衍生出很多新的产业,并且让其快速地在市场上占据着领先地位,比如阿里巴巴。金融科技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问题,例如金融脱媒现象加剧,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加大等等。但金融科技并非无限制地将资源投向各产业,以网络借贷平台P2P为例,其出现和灭亡,只有能推动经济发展进行创新,才可以获得长远的发展。
结论
金融科技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提质增效,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以技术驱动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在时间上,我们会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南北差异产生的时点,在金融和科技发展时点上有契合之处,也就是在2013年,南北经济的差距开始拉大,与此同时,金融科技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金融脱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