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北京留不住

Connor Binance交易所 2023-03-27 106 0

距国内首批公募机构获批已有25年,回头看当年的“老十家”能够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注册地基本都不在北京金融脱媒

与组建期不少机构发端于北京不同,“老十家”中至今还把总部放在北京的也只有华夏、嘉实和长盛,其中后两者的注册地远在上海自贸区和深圳福田,真正贡税意义上守在京畿也唯独华夏一家金融脱媒

全行业的155家公募的地域分布上,看似在金融业“三足鼎立”的京沪粤,实际上注册地落在北京的也只有24家,占比仅有15%,不仅相较深圳差出接近半个身位,与试图打造全球资管中心的上海更已形成了三倍的数量差距金融脱媒

无论是行业25年来的纵向发展历程,还是155家行业成员的横向分布,似乎都指向了一个客观事实:北京的基金业发展已处在在一线城市中的相对落后位置金融脱媒

北京公募行业的下滑,不仅体现在头部管理人的相对数量劣势上,在京机构的规模座次也从原来的行业前列到如今的江河日下;同时更多新成立的年轻机构也鲜少肯将注册地放在北京,这背后既是不同城市间金融资源的禀赋差异使然,也有着交易所物理距离、基金业人才环境的冷暖自知金融脱媒

展开全文

公募机构区域分布(家数)

失落的“北京阵营”

昔日的北京曾被不少公募机构所心向往之,十多年前行业讨论更多关键词反而是“北飞”金融脱媒

行业诞生数年后的2005年和2007年,长盛、银华两家公司甚至特意将总部从深圳搬至北京金融脱媒

这不仅因为成立之初不少来自上级机构下派的高管原本就在北京生活,也是行业发展之初,基金公司在产品募集上严重依赖大行渠道、产品创新高度附着监管的地缘结果金融脱媒

电商尚未形成气候的行业初期,银行几乎是通代销渠道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北京正是包括四大行在内主要银行的盘踞所在,渠道竞赛往往兵贵神速,许多管理人不愿意在如此环节出现闪失金融脱媒

早年的公募产品种类单一,更多产品维度的创新试错有赖于冗长且饱和的监管沟通,而地理位置上更加贴近监管机构自然能够坐享其中便利金融脱媒

实际展业中,货币政策、行业规则的骤变对投资至关重要,能否在政策动向与信息一线的北京占据主动,显然关乎着交易决策的及时性,要知道波动率高度捆绑市场政策变动的特殊环境里,连游资中叱咤一时的泽熙,都曾将总部由上海迁往金融街的英蓝大厦金融脱媒

但经过多年发展,无论从头部排名还是管理规模上,北京的公募行业似乎都在呈现减速之象金融脱媒

十年前的2012年底,北京的华夏、嘉实不但占据着行业非货规模的前两名,包括银华、工银、建信在内排入行业前20的5家北京公募机构的非货累计在管规模为4888亿元,而彼时非货前20的总规模为1.43万亿元金融脱媒

即北京的机构以四分之一的入选率,统治着非货前20市场的34.16%份额金融脱媒

而十年后的2022年底,华夏、嘉实、银华已分别由此前的第1位、第2位、第7位各自滑落至第2位、第9位和第20位,建信更是从第12位掉出前20范围金融脱媒

尽管有天弘的后来居上,北京仍有5家公募跻身非货前20队列,但2.01万亿元的累加规模占比仅有非货前20总盘子的23.18%金融脱媒

十年时间,公募“北京阵营”在头部市场的份额下滑超过10个百分点金融脱媒

这与基金行业规模的数量级变化有直接关系,2023年底行业非货前20的累计管理规模达9.06万亿元,是10年前的6倍还多金融脱媒

想在这一量级的市场容量面前保持十年前的地位,北京公募们至少需要撑起3.09万亿元的规模金融脱媒

按这个假设推算,北京头部公募规模近10年来的逐年缺口,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金融脱媒

行业新秀们自然能感知这种数据变化下的微妙金融脱媒

在2015年后出现、且最能体现市场化意志的47家个人系公募中,分别各有18家、10家分别落户上海与深圳,而选择将注册地放在北京的只有5家,仅比注册在拉萨的同类公募多出2家金融脱媒

同为一线城市,足显云泥之别金融脱媒

几何级扩容的公募竞赛中,北京正在掉队金融脱媒

加剧的区域分化

北京在公募业的日渐式微,正是行业形态变化导致地缘优势不再的清晰写照金融脱媒

余额宝们的出现,让财富管理电商渗透率逐渐提高;招行精选为代表的零售银行思维的崛起,逐渐降低了发行环节对传统大行渠道的依赖权重金融脱媒

监管部门近年来持续推动行业创新,品类日趋丰富,基金申报注册效率得到了提速,管制成本的下降,容易让更多远离权力中心的机构获得自然发展的机会金融脱媒

当身处庙堂的高光消失后,剩下的反而是比较劣势金融脱媒

北京机构与市场存在客观上的物理距离,无论是权益为主的沪深交易所,还是代表固收业务的银行间市场都远在上海或深圳金融脱媒

交易所的意义可不止是一座城市的金融名片,还会对投资本身产生影响,就像一些海外量化机构为追求毫秒级的低延迟,会租借海底光缆、会雇佣星联卫星,甚至会将交易室迁往距离交易所更近的高租金写字楼金融脱媒

尽管北京证券交易所已在一年多前宣告设立,但这个年轻市场要想比肩沪深巨擘并自成一家,显然尚需时日——2023年的前两个月,北交所累计成交额仅有292亿元,分别仅为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期成交额0.20%和0.15%金融脱媒

令市场尴尬的地方在于,即便是在体量有限且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北交所产品,北京的公募机构已经开始失去主场优势金融脱媒

Wind数据统计显示金融脱媒,1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中规模排名前6位的都不是北京的机构——华夏、嘉实、中信建投三家公募排在10家管理人中的第7、第8和第9位;

在2022年底密集问世的首批8只北证50指数基金仅有华夏、嘉实两家北京公募参与,且均未能达到5亿元的募资上限,相反规模前三名被广发、汇添富和易方达三家所摘得金融脱媒

另一个更加现实的痛点,莫过于行业人才集群效应的不对称性将持续加剧金融脱媒

一众公募机构在沪粤地区扎堆设立与持续运转,既引来了海量的新增管理规模,也为当地的资管行业贡献出了大批投研人才,部分优秀者更是在大浪淘沙的长周期验证下脱颖而出金融脱媒

投研团队的成长往往具有阶梯性,有赖于过往经验的传承与领先信息之间的充分交互,呈现出一带二,二教三,三领众人的集群现象金融脱媒

这个角度看,基金公司不仅是管理机构,也同样是教学机构金融脱媒

成长起来的人才,会陪跑资产管理行业的后续扩容金融脱媒

当基金经理们纷纷公转私自立门户、信托公司转型场内业务、银行理财子着手搭建交易团队时,他们一定会选择人才资源最充沛的地区开工金融脱媒

在Wind统计近年成立的30家理财子公司中,其中9家将注册地放在上海,而四大行之一的建行更是将理财子落户在了深圳;基金业协会披露产品数量不少于1只的8344家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中,位于上海、广深的分别多达2011家、2025家,而地处北京的只有1217家金融脱媒

连锁效应很快会向微观传导,一名将投研之路视为职业理想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他的择业首选城市大概率会是上海或深圳,而非北京金融脱媒

当投研人才越来越多的向上海、深圳聚拢,总部还在北京的机构会在人才储备余地上极大受限金融脱媒

一些机构固然可以异地挖角,可这意味着需要支付更高昂的薪酬成本和更少的可选性;采取多总部、分公司架构也是一种可能,但这会让具有扁平化优势的管理人面临更多效率上的折损金融脱媒

对每一座重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城市而言,公募行业的集群程度可能会成为不同区域之间马太效应的起点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直接融资比例提高的历史大势面前,分化才刚刚开始金融脱媒

(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