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监管领域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在业界看来,近五年来,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金融治理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取得新进展,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日趋成熟金融监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金融监管。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近五年,国内金融监管领域成效显著,国内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其间出台一系列重磅、影响深远的监管制度规范,监管制度与能力建设方面短板加快补齐;在影子银行、局部金融乱象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促进金融机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通过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尤其是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持续增大;国内强化监管职能,提升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成本,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提升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同时,稳步推动金融业制度型、规则型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央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过去五年,人民银行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会同有关部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不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冲击考验,维护了金融安全稳定发展大局,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金融监管。
五年来的变化
“近五年,金融监管部门为应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推动金融业深化改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国内监管部门加快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管的质效;同时,秉持开放合作态度,积极参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和效能金融监管。”周茂华告诉记者。
周茂华同时指出,国内宏观风险趋于收敛,金融机构经营规范性、稳健性和经营能力稳步提升金融监管。
《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表示,五年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体制机制建设有力推进,金融法治建设持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不断健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迈上制度化、法治化轨道,金融稳健运行的制度基础不断夯实金融监管。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告诉记者,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不断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金融监管。
《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全面评估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状况,自2017年起按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引导金融机构审慎、稳健经营金融监管。2020年底以来按季对央行金融机构评级1~7级的银行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及时识别苗头性风险并采取措施促使大部分银行异常指标回归至行业正常水平。连续11年开展压力测试,覆盖约40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是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统筹监管金融监管。
据《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介绍,批准三家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稳妥有序开展准入管理和持续监管金融监管。出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规定,健全完善监管框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建设规划,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此外,还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提高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展开全文
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10月,为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保障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充足的损失吸收和资本重组能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制定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金融监管。办法共七章四十一条,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了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体系、明确了总损失吸收能力定义、确定了监管范围和监管主体等。
此外金融监管,加强维护金融稳定制度机制建设还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金融稳定立法工作成效显著金融监管。人民银行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金融稳定立法,相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金融稳定法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
其二,实施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4015家投保机构,存款保险50万元偿付限额能够为99.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其三,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金融监管。目前,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已有一定资金积累,并且已在两个风险处置案例中得到实际运用。
总之,在金融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因而有效防控金融风险非常重要金融监管。
央行有官员曾表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对保障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监管。
有业界专家也指出,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既可以增强金融体系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的风险抵御能力,又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较宽裕的金融环境,助力实体经济化解困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监管。
五年取得的成就
在业界看来,不仅近五年,自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金融监管。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对记者表示金融监管,过去五年,我国金融监管领域的改革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效处置重点高风险集团风险金融监管。在这方面,根据《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介绍,对“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等资产负债规模大的高风险企业集团进行“精准拆弹”。
第二,有序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金融监管。《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财务重组和增资扩股方案顺利实施。2020~2022年新增55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支持配合相关地方政府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总体下降。
第三,全面清理整顿影子银行和非法金融活动金融监管。这包括出台资管新规及配套实施细则,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标准,重点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和交叉性金融产品,“类信贷”特征的高风险影子银行较历史峰值压降近30万亿元。此外,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过去五年累计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思路,《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金融监管。持续化解重点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风险,进一步推动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立法工作,持续强化金融业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坚持“治已病”和“治未病”相结合,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补齐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制度短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
评论